首页 上海快3是国家彩票吗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上海快3是国家彩票吗 > 新闻动态 > 新年之际台军飞机入侵缅甸,遭缅军拦截并被击落,6人死亡,暴露了台湾这一神秘任务

新年之际台军飞机入侵缅甸,遭缅军拦截并被击落,6人死亡,暴露了台湾这一神秘任务

发布日期:2025-02-02 17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36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战史堂 Author 战史堂

各位读者大家好,我是战史堂堂主,立志要做一个严谨又有趣的公众号。尽量保证内容真实干货,配图准确,还让文章读起来不枯燥。

前段时间演员王星被绑架到泰缅边境电诈园区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,又一次把缅甸电诈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
         

在这之前,人们提起缅甸更多想到的是"金三角",即缅甸、老挝和泰国交界处,以盛产毒品出名。

         

▲金三角地图地图,地处缅、泰、老挝交界。

         

其实"金三角"的发迹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0 年代初,新中国建立后,盘踞在云南的国民党残部撤退到缅甸"金三角"地区,人数在 1 万左右。    

         

对此缅甸政府怨恨极大,派出正规军清缴,但没想到被残军击溃,残军得以在金三角站稳脚跟。

         

吃了败仗的缅甸政府向国际社会疯狂申诉,美国便给国民党施压。

         

国民党从 1953 年底开始将残军撤退至台湾,但仍有 6000 名军人及家眷不愿撤退。

         

到了 1955 年,蒋介石想利用中缅边境一带的国民党残军,企图从云南进犯大陆。

         

   

▲败退入缅甸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军,对付缅甸军队还是手拿把掐的。

         

如何给这支部队补给武器弹药成为了首要的问题,从陆路补给是绝不可能的。因此国民党准备采用空投,然而台湾距离缅甸万里之遥,空中补给谈何容易。    

不过在国民党空军的武器库中,还真有一款大航程、大载重量的飞机——美制 PB4Y-2 海上巡逻机。

         

PB4Y-2 是在 B-24 的基础上改装的远程海上巡逻机,可以执行侦察、搜救、通讯和反舰等任务,完全可以胜任空投任务。

         

提到这批 PB4Y-2,有必要介绍一下它们的来历:1952 年底,美军开始援助 PB4Y-2 给国民党军队,被分配到第八大队使用。

         

1954 年,这批 PB4Y-2 开始对大陆沿海地区侦察巡逻任务。同年 9 月 3 号,解放军对金门发动炮击,次日 PB4Y-2 展开报复,轰炸了厦门的解放军炮兵阵地。

         

9 月 12 号,一架第 35 中队的 PB4Y-2 在轰炸厦门时,被高射炮击落,9 名机组成员阵亡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

▲模拟飞行中,国民党空军的 PB4Y-2 飞机。该机由 B-24 大改而来,机尾改成了单垂尾

         

时间来到 1958 年 3 月 1 号,国民党空军成立了" 3831 "部队,专门执行空投孤军的任务。

         

" 3831 "部队由空军总司令部情报署直接管辖,尾号" 31 "是纪念蒋介石 1950 年 3 月 1 号复行视事。

         

该部队装备了两架第八大队裁撤时留下的 PB4Y-2,它们被拆去了大多数自卫炮塔、炸弹舱以及与轰炸有关的部件,并在机身内加装了副油箱。

         

1958 年 4 月 6 号下午,编号" 016 "的 PB4Y-2 满载物资从新竹机场起飞,在台南落地加油后,于 15 点 50 分起飞,执行第一次空投任务。    

▲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装备的 PB4Y-2,注意远处还有 B-25 轰炸机。

         

PB4Y-2 向南飞越西沙群岛,然后向西从岘港附近进入中南半岛,再飞向西北残军所在位置。    

为了避免被大陆和北越的雷达检测到,PB4Y-2 保持在 500 米以下低空飞行。

         

" 016 "号 PB4Y-2 抵达目标上空已经是深夜,由于地面火光信号晚出现了,导致该机多盘旋了一个多小时,燃料不够返回台湾。

         

4 月 7 号清晨," 016 "号 PB4Y-2 紧急降落在香港启德机场。机组人员声称是执行训练任务时突发故障,后经交涉该机于次日返回台湾。

         

首次补给的成功让国民党开始膨胀,准备再执行 50 次空投任务,但是在美国的干预下,只进行了 5 次就被叫停了。

         

▲空投补给路线图,飞行时长往往长达 17 个小时,对机组成员是个很大的考验。    

另外提一句,国民党空军除了用 PB4Y-2 空投外,还使用 C-46 执行补给任务。

         

1960 年,残军在芒帕里奥地区(Mong Par Hlio)的湄公河畔,修建了一座简易机场——江腊机场,供 C-46 秘密起降补给。

         

C-46 的航路与 PB4Y-2 一样,只不过要在黄昏前抵达江腊机场降落,立即卸货并在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前起飞,先到泰国曼谷机场加油,再返回台湾。

         

国民党偷偷摸摸补给了那么久,缅甸军方当然也不是傻瓜,开始有所行动。

         

1961 年 1 月 7 号,缅军 3 架英制"海怒"战斗机从掸邦被调到残军驻地附近的景栋机场,负责该地区的巡逻任务。

         

这支小队由空军中校孟埃指挥,飞行员分别是芒登、吉康和诺埃尔 · 彼得斯(人名是机翻的)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

▲缅甸空军的英制"海怒"战斗机。

         

2 月 13 号黄昏,缅军一架侦察机发现了残军的江腊机场,机场上还有一架无身份标识的 C-46。

         

次日指挥官孟埃中校亲自驾机侦察江腊机场,情况已经很明了了,他返航后向 3 名"海怒"飞行员做出指示:

         

如果发现不明飞机,立即拦截并逼迫引导至己方机场,但不能先开第一枪。

         

话说另外一边,1961 年 2 月 15 号是农历大年初一,国民党空军准备再执行一次补给任务,给孤军送上新年礼物。    

执行这次任务的是" 029 "号 PB4Y-2,机长是梁隶中校,飞行官程振高中校和陈震择中校,领航官林升鸿上尉、刘朝臣上尉,通信官王翔云上尉,机械员林通、贾思光。

         

▲国民党空军的 PB4Y-2 飞机,该机在执行空投任务时,拆去了大部分武装。

         

按照计划," 029 "号 PB4Y-2 于 2 月 15 号下午满载物资从台湾起飞,往江腊机场飞去。

         

然而缅军已经在江腊机场附近重点监控,下午 15 点,缅军一架塞斯纳飞机发现江腊机场张开了引导空投的信号布。

         

获知消息的孟埃中校下令 3 架"海怒"战斗机立即起飞,在江腊机场附近巡逻警戒。    

下午 16 点," 029 "号 PB4Y-2 低空飞到了泰缅交界掸邦的旺潘哈萨尔山区。

         

16 点 05 分,江腊机场向 PB4Y-2 通报,附近有缅甸军机出没,改向老罗寨的孤军阵地空投。

         

▲飞行中的缅甸空军的"海怒"战斗机。    

▲缅甸空军的"海怒",注意左侧的"喷火"。

         

然而此时 3 架缅军的"海怒"战斗机已经发现了 PB4Y-2,从高空俯冲而下直扑目标。

         

长机芒登示意 PB4Y-2 改变航向,跟他们走。PB4Y-2 的机长梁隶中校发现被拦截后,下令加大马力向泰国跑路。

         

然而 3 架"海怒"紧追不舍,过程中 PB4Y-2 的自卫机枪率先开火,试图驱逐缅机。坐镇后方的缅军指挥官孟埃中校得知后,下令开火还击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

在交火中,一架"海怒"被击中坠毁,飞行员彼得斯阵亡。还有一架"海怒"的尾轮被打飞,尾翼受损,返回机场迫降。

         

16 点 35 分,PB4Y-2 在跑出了大约 100 公里后,最后一架"海怒"战斗机的 20mm 机炮命中。

         

驾驶舱、机尾、机身和左发受损严重,机长梁隶、飞行官程振高和领航官林升鸿当场阵亡。

         

▲陈列在缅甸博物馆的被击落缅机的机尾残骸,后面是描述此次空战的绘画。    

第二副驾驶陈震择也被击伤,他带伤趴在正驾驶座椅后方抓住驾驶盘,试图操控即将坠毁的飞机,并命令后舱的人员弃机跳伞。

         

后舱的 4 人跑路后,飞机很快失控坠毁在泰国清莱山区,陈震择中校阵亡。

         

机械员林通和贾思光跳伞后下落不明,前者尸体在几个月后被泰国农民发现吊在大树上,后者的遗体至今没有发现。

         

领航官刘朝臣上尉和通信官王翔云上尉落地后成功汇合,但是附近是泰共和缅共活动区,他们一路东躲西藏。

         

直到他们听到有人哼出华语歌曲《庙院钟声》,判断是国民党残军,才敢探头求救,后被辗转送回台湾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

▲金三角地区各种势力犬牙交错,两名幸存机组非常小心地求救。

         

缅甸很快向联合国提出控诉,职责国民党侵犯缅甸领土主权,后者哑口无言,只得停止一切空投行动。

         

再加上此时解放军与缅军开始对国民党残军展开清缴行动,国民党不得不命令残军解除一切武装,撤回台湾。

         

执行空投任务的" 3831 "部队也随即被裁撤,人员和飞机设备等并入第 34 中队,结束了它短暂又特殊的一生。